厦门网讯(厦门日报文/记者崔昊图/记者何炳进)昨日,厦门自贸片区建设发展三周年总结评估发布会暨专家座谈会在厦门国际航运中心举行,政产学研多方代表汇聚,共议自贸试验区发展成就与未来。市委常委、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倪超出席会议。
会上,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贸易研究室主任沈玉良作为项目负责人发布《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三周年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第三方客观视角对厦门自贸片区作出评估。
《报告》认为,厦门自贸片区不仅高质量完成了福建自贸试验区方案中的任务,推出许多可复制和推广的经验,而且自我加压,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提出比福建自贸试验区方案中更多更艰巨的改革任务,特别是在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中,探索制度创新,使自贸试验区真正建设成为制度创新试验田,改革开放的先行区。
【数字】
完成214项任务
厦门自贸片区三年内一共完成自主创新试点214项任务,为厦门市、福建省甚至全国提供许多可复制和推广的经验。
49项全国首创
数据显示,在福建省11批次共通报285项创新举措中,厦门自贸片区有134项,其中49项属全国首创。
【亮点】
制度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三年来,厦门自贸片区不仅高质量完成了福建自贸试验区方案中的所有任务,而且自我加压,三年内一共完成自主创新试点214项任务,为厦门市、福建省甚至全国提供许多可复制和推广的经验。”《报告》充分肯定了厦门自贸片区在制度创新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数据显示,在福建省11批次共通报285项创新举措中,厦门片区有134项,其中49项属全国首创。
注重试点系统性集成性
《报告》认为,从方案设计到实施操作,厦门自贸片区一开始就十分注意试点的系统性和集成性,不是简单将福建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的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而是在多个政府部门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改革方案,使改革方案具有系统性和集成性。同时,充分利用经济特区立法权优势,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
大力推进贸易便利化
近年来,厦门自贸片区大力推进商事登记便利化改革,率先在全国实施了“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并在全国复制推广。
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抵达前业务办理、电子支付、风险管理、后续稽查、快运货物、货物暂准进口及进出境加工等多个规则条款方面,形成了符合WTO《贸易便利化协定》要求的贸易便利化创新措施,且有相当部分措施属于全国首创,为我国进一步履行贸易便利化领域的多边承诺形成了重要的经验探索和试点基础。
努力推动金融服务开放
厦门片区以厦门产业企业特征为基础,金融改革创新主要选择两大领域作为重点:一是根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原则,积极推动发展融资租赁和股权投资基金等与实体经济联系紧密的类金融行业,在融资租赁方面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二是发挥对台优势,重点促进对台金融合作工作。
强化完善事中事后
监管体系
近年来,厦门片区确立了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事中事后监管系统框架,包括政府服务标准化以及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立双随机动态监管与专项检查相结合为重点的新型监管模式,建立第三方信用评级制度,建立举报制度等,实现政府治理的法制化。
对标先进提升营商环境
《报告》认为,厦门片区营商环境改善中的制度创新是全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中走在最前沿、最具创新性的试点。
确定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提出具体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改善营商环境的路线图,并在地方立法框架下进行,形成了一整套制度和可操作性的流程。最后,逐项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以市场主体服务为对象,强化部门之间的协同,在建设项目审批等最难突破的领域勇于改革和突破,为国家在这些领域的改革提出可复制和推广的经验。
对台交流合作先行先试
厦门片区发挥对台战略支点作用,积极探索两岸交流合作的新领域、新平台、新机制和新途径。
在拓展新领域方面,在旅行服务、专业服务和金融服务等领域引进台资企业1000多家;在共建合作新平台方面,厦门片区率先建设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促进两岸交流交融;在开创合作新机制方面,建立两岸通关信息互换通道,推动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试点,率先实施“源头管理、口岸验收”的两岸商品快速通关模式。
【声音】
沈玉良(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贸易研究室主任)
打造台商区域总部集聚地
厦门自贸片区成立三年以来,高质量完成福建自贸试验区的总体方案,而且自我加压,在投资领域、贸易领域、金融领域等方面改革进行了卓有实效的探索,这些举措也大大激发了企业的积极性。
下一步,厦门片区应在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中进一步推进,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打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在推动两岸经贸合作方面,应以系统集成的方式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使厦门片区成为台商区域总部的集聚地,成为台湾区域贸易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进一步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探索建立与自由贸易港相匹配的货物监管制度、资金监管制度以及涉外税收制度。
许志端(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评估是手段,要以评促改
厦门大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中心参照2018年世界银行《2018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评估标准,对厦门市2017年度营商环境开展评估。结果显示,2017年厦门市营商环境“前沿距离”分数(百分点)为75.14,相当于全球经济体排名第38位的水平,相比2016年排名上升2位。
评估是手段,改进是目的,要以评促改。下一步,在提升营商环境方面,厦门自贸片区应全面推行清单管理制度,减少政府的自由裁量权,增加市场的自主选择权;分类实施策略,依据大数据分析,精准分类;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手段,发挥“单一窗口”功能,从根源上一次性获取信息,尽可能信息共享。
王利平(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自贸试验区研究院执行院长、福建自贸试验区研究院法治研究中心主任)
制度创新也要因地制宜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自贸试验区建设,其目的就是通过扩大开放来倒逼改革,实现制度创新。三年来,我省的自贸试验区建设,通过先行先试,敢闯敢试,在制度创新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对福建而言,扩大开放必须与制度创新齐头并进,互为促进。因此,我们既要强调制度创新的可复制可推广,也要强调制度创新的因地制宜,积极回应企业和民众对制度创新的迫切需求。其次,要在构建开放型社会方面先行先试,尽快推进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机制体制建立,并实现开放型经济与开放型社会的融合。此外,应制定更为细致具有可操作性的容错试错纠错办法,推动公务人员激励机制的建立,促进改革深化。
李安渝(北京神洲商桥研究院院长)
发挥特色形成区域带动效应
日前,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在国际形势方面,中美贸易争端持续,全球化经济秩序面临挑战。这些新的机遇和挑战,让我们审视未来发展之路。
三年来,厦门自贸片区不断拓展自身优势,在促进两岸经贸合作、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等方面做出实效。在新形势下,厦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发挥特色,形成区域带动效应。在管理体制上,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管理体制;对接国际,跨越式塑造高标准国际化营商环境;探索对接台湾自由贸易经济区,开拓两岸经济合作新模式;创新型培育离岸贸易和离岸金融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