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乃至未来的经济竞争,不仅是单个城市之间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
今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以福州都市区和厦漳泉都市区建设为引擎,带动闽东北经济协作区和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加快发展的重要部署。
推进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建设,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部署,着眼新时代、建设新福建的重大战略安排,将对全省大局起到全局性、战略性牵引作用。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裴金佳提出,在新起点上,闽西南五市要认真按照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强化战略思维,提高全局站位,凝聚共识,大力推进,把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建设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
今天,闽西南经济协作区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厦门召开。全新起点,更高站位,创新思路,闽西南经济协作区由此按下“快进键”,开启了新一轮的协作发展之路。
全新起点
翻开福建省地图,厦门、漳州、泉州、龙岩、三明五市同属闽西南,山海相连,具有联通南北、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
1994年,五市首次“抱团”合作,改各自博弈为携手共赢。加强基础设施同城化建设,厦漳泉1小时交通圈初步形成;推进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与整治,完善九龙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推出同城化旅游线路,抱团旅游联合营销……20余年来,五个城市以推进区域一体化为目标,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积累多年协作发展的经验。
然而,在当前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统筹机制有待完善,工作合力尚未形成,协作结合不够紧密……这些问题制约着闽西南五市的协作发展,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城市群相比,闽西南五市“抱团”优势还不突出。
正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省委省政府发出“动员令”,五市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加强合作,对于推动协同发展、壮大城市群、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意义重大。
更高站位
闽西南五市面积、人口分别占全省55%和59%,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占全省61%和64%,构建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具备良好基础、发展潜力和发展动力。如何以更高站位推进发展,在更高坐标中精准施策?
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几个月来,闽西南五市迅速行动,相关部门密切沟通,积极推动相关工作,构建更加有效的区域协作新机制,编制协作区发展规划,完善项目策划生成和滚动推进机制。
省委、省政府指出,厦门作为龙头要带头推进,发挥好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厦门牵头建立常态长效的工作协同机制,围绕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进行谋划和协商。同时以增强硬实力提升辐射带动功能,有效对接周边城市产业和民生需求;以增强软实力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放大厦门在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对台综合配套改革、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溢出效应,推动先行先试举措在协作区率先推广应用。
站位更高,理念更新,视野更宽,举措更实,五市合力推动新时代协作区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促进协作区更高质量的发展。
更强合力
“产业协作是关键”“项目是落脚点”,近日在厦门召开的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办公室(筹)第一次主任会议上,这样的观点成为五市领导的共识。
以合作共赢为基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厦漳泉都市区建设为引擎,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加快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整治等方面的合作全面展开。
一份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建设重大(重点)项目台账(第一批)已经出炉,66个项目总投资7857亿元,其中包括46项在建项目、20项前期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制造业、服务业、协作园区、社会事业等领域。
简单的项目名称背后,意味着蜕变、提升、融合。厦门市轨道交通、福厦铁路客运专线、翔安新机场、南三龙铁路、兴泉铁路(福建段)等36项基础设施项目,将提升五市的“硬环境”,助推五市交通互联互通;晋江晋华集成电路存储器生产线、厦门联芯、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芯云谷等项目,立足各市产业基础优势,提升产业协同发展水平;厦门泉州(安溪)经济合作区湖里园、厦龙山海协作经济区雁石片区基础设施、龙海泰宁产业园区等一批协作园区的建设,有助于推动经济要素在区域内合理高效流动,从而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提升。
双边、多边、多层次、多形式的区域协作,不断激发协作区的内生动力,掀开协作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