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你都会与各种光线打交道。
不经意间,
路上的街灯和家里的台灯越来越亮了,甚至有点儿刺眼;
电脑、平板越来越普及了,使用时间也是越来越长了;
智能手机更是人手一部甚至多部,走到哪里,刷到那里,从不离身。
……
科技发展成就了你我生活的便捷,也随之产生一系列负面效果,由电子产品引发的蓝光伤害便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缘于高能蓝光的视力损伤案例,经由各类媒体曝光后,引发了更多人对蓝光伤害的关注。大多数人都这么认为,蓝光百害而无一利。
其实,和很多事物一样,蓝光也具有两面性,它并非一无是处,也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帮助。
既然在认知上存在误区,那就先系统认识下蓝光。
这里说的蓝光,波长380-500纳米,其实就是平时我们见到的蓝色的光,太阳光、LED灯、数码显示屏、手机、霓虹灯、车灯中都有它的踪影。
近年来,光学及医学领域的专业人士通过大量科学研究证实,若长时间接触过量的有害蓝光,容易引发视觉疲劳,眼底黄斑区会发生病变,对视力产生极大损伤,并且这种伤害往往不可恢复。
而关于蓝光伤害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
波长处于420-455纳米区间内的蓝光,是损伤人们视力的元凶;
而455-500纳米之间的蓝光,则是人类的朋友,具有调节昼夜节律、情绪、记忆力等功效,产生暗视力以及影响屈光发育等诸多益处。
为了防止蓝光对人眼造成伤害,便将蓝光一股脑全部除掉,这种方法显然是错误的!
忠孝大学眼科主任叶威毅医师也曾提到,适度的蓝光不仅可让色彩更鲜艳,也有稳定情绪的作用。如果阻挡所有的蓝光,不但无法使眼睛更加健康,反而会适得其反,我们观察事物的时候,就会产生严重的色彩偏差,增加视觉系统负担,还会导致头晕等不良反应。
由此看来,防蓝光还真不是那么简单,必须要将有害蓝光和有益蓝光区别对待。
德国眼科专家理查德•冯克曾坦言,目前防蓝光最有效的就是佩戴防蓝光眼镜。
法国视觉科学研究院(INSERM)的Serge Picaud博士通过研究证实,不是能够阻断蓝光的镜片都是“好镜片”,必须是能够阻隔有害蓝光,并且能够通过有益蓝光,才可以称之为好镜片。
真有这样的“好镜片”嘛?
这是一张光谱图,图中彩色部分为LED光线的光谱谱图,白色曲线为LED光线透过AP品牌防蓝光镜片/保护膜的光谱图。
我们可以看出,LED光线透过AP品牌防蓝光产品后,有害蓝光(450纳米以下部分)的强峰显著降低了,而有益蓝光(450-500纳米)和其他波段光线的强度降低极少。
这便直接印证了,AP品牌防蓝光镜片/保护膜在对有害波段蓝光进行选择性滤除的同时,还能确保有益蓝光和其他颜色光线的通过。佩戴这样的镜片,可以得到良好的色彩分辨效果和透光效果。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好镜片”!
很多朋友都会问,用肉眼观察防蓝光镜片,为什么会呈现出淡淡的黄色呐?
平时,我们看到的白光都由三种色光——红光、绿光、蓝光组成,防蓝光镜片将有害的蓝光阻隔在外,剩下的就只有红绿光和少量有益蓝光,有益蓝光不足以中和红绿色光交织形成的黄色,所以防蓝光镜片呈现的视觉效果就变成了黄色。通过防蓝光眼镜过滤后的光线柔和,接触起来非常舒服,减少视觉疲劳。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判断一支眼镜能否防蓝光?
对于防蓝光眼镜的测试,普通人士可以用防蓝光测试笔或是手电筒。测试时如果蓝光笔发出的光线透过镜片能够被减弱并且光线能变得柔和,就说明有害蓝光被阻隔了,而透过镜片的则是不能被阻挡的有益蓝光,但是防蓝光测试笔测试的结果也不是完全科学的,只是可供参考的。
蓝光眼镜固然重要,但平常的用眼也需注意。
家庭要减少LED灯的使用,只将其作为辅助照明的工具;
其次,控制好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保证休息间隔的长度,持续使用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小时。同时,也要避免强光照射眼睛。
当然,我们还需要多吃含叶黄素以及各种维生素的蔬菜,降低眼睛的氧化程度,以保证心灵之窗的明亮。
多管齐下,才能更好地呵护视力,为我们的眼睛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