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讯 (文/厦门日报 记者 黄怀) 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思明区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在原有“英才计划”四大人才工程的基础上,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依托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引进人才、培育人才,将人才评价的“话语权”交给市场,探索建立市场化人才评价选用激励机制,促进人才工作模式由“单打独斗”向“群策群力”转变。
创新
优化引才育才机制向市场要活力
城市发展的核心在产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在企业,企业发展的核心在人才。思明区紧扣经济发展的脉搏,立足“高新特”产业发展方向和“1+6”主导产业路径,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建设创新创业集聚区、引进高端猎头公司等多种渠道,构建人才、项目、产业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筑巢引凤,突出市场导向“纳人才”,推动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集聚创新创业人才。目前共有经认定的国家级众创空间11家、省级15家、市级76家、区级26家。
去年8月,思明区委组织部和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联合主办“双百人才”特训班,71名来自我市各区的“双百人才”齐聚思明区,接受两天的“充电”。创业CEO领导力、商业模式的设计与创新、商业模式架构与估值分析……从经典理论到实战案例,量身定制的设计培训课程让学员们受益匪浅。破除壁垒,发挥市场作用“育人才”。思明区与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就人才深层次培养展开全方位合作,举办创业公益讲座等,提高人才创业创新的动力、活力和能力。
是不是人才由企业说了算,企业付给员工高薪酬,就意味着这是企业所认可的人才。
思明区重视通过市场价值这个“试金石”来评人才,在全省率先出台首个针对总部企业和重点产业人才的扶持新政――《思明区引进和扶持总部经济和重点产业人才暂行办法》,重点引进和扶持总部经济以及商贸、旅游、会展、金融、软件与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重点产业人才。对人才奖励设定的申报条件,最重要的是看人才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也就是人才薪酬,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使人才各尽其能、各展其才、各得其所,让人才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和实现。
贴心
吸引台湾青年创业提供专业服务
“刚从台湾来厦门创业时人地生疏,要成立公司,拓展业务,还要了解相关政策,心里有些忐忑,是思明区委组织部、台办和思明区台湾青年创业辅导中心的支持和帮助,给了我们家的温暖。”回忆创业初期的经历,黄楷云动情地说。
2016年6月,来旅游的台湾青年黄楷云被这座城市的自然人文环境和音乐氛围吸引,决定留在厦门,带领师资团队成立了厦门楷云音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业一年多,黄楷云的音乐文化传媒公司越做越大,目前已设立龙山运营中心、镇海社区分校。公司又投入百万资金增设钢琴等各项乐器以及教学设备,在厦门外图书城成立旗舰店教学示范点。
2016年11月,黄楷云收到了一份来自思明区的特殊礼物――创业启动扶持资金8万元和成立满三个月租房补贴6000元。“能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让我充满感激,我特地请很多台湾朋友来见证这个美好温馨的时刻,大家都为我高兴,也坚定了我们这些台湾青年来厦门创业的信心。”
为了吸引台湾青年来厦创业,思明区先后出台《引进和扶持台湾青年就业创业暂行办法》和《落实台湾青年创业就业优惠政策办法》等政策,为台湾青年在思明区创业就业提供社保补贴、租房补贴、场所租金补贴等“真金白银”的支持。
“台湾青年来厦门创业可申请哪些优惠政策,该去哪里办手续,都不太清楚,我们通过专业贴心的服务,让政策更好地落实,让台湾人才更加安心地留下来。”思明区台湾青年创业辅导中心主任林婷告诉记者,他们制定出一整套落实政策相关流程,至今已受理七批次台湾青年优惠政策的申报,共有62家台青企业,82名台湾青年享受政策,落实兑现金额达378万元。
除了政府提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思明区台湾青年创业辅导中心还为台湾青年创业就业提供政策信息咨询、政策申报辅导受理、创业基地培育、创业沙龙、创业导师推荐等“直通车”“零距离”的综合辅导服务,让两岸青年相互交流,共同打拼发展。
人才效应
突出市场导向“纳人才”,推动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集聚创新创业人才。目前共有经认定的国家级众创空间11家、省级15家、市级76家、区级26家。
多措并举
思明区先后出台《引进和扶持台湾青年就业创业暂行办法》和《落实台湾青年创业就业优惠政策办法》等政策,为台湾青年在思明区创业就业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持。通过制定出一整套落实政策相关流程,至今已受理七批次台湾青年优惠政策的申报,共有62家台青企业,82名台湾青年享受政策,落实兑现金额达378万元。
故事1
通过猎头等方式
盛情邀请中高端人才
“总经理助理、销售总监、财务总监……这些都是当前企业发展最紧缺的中高层骨干,我们利用遍布全国的人才库,帮助企业物色合适的人选,对有技术、有干劲的中高端人才,会毫不犹豫地发出邀请,提供专业化、市场化、个性化服务。”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福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琛告诉记者,“我们公司的一些高管也受益于思明区的总部经济和重点产业人才政策,解决了子女入学问题,消除了来厦工作的后顾之忧。”
在厦门,不少企业的技术与高层管理人才,都是通过猎头的方式引入。思明区于2010年引进了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福建有限公司落户,建立起专业化、国际化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为数千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五万余名中外雇员提供人力资源服务。
营销是企业的命脉。思明区的一家鞋服行业企业在走向全国化的过程中,由于各营销分公司分散在各地,管理出现问题,很多制度执行不下去,急需一名人力资源总监来帮助企业建立面向全国的营销管理体系。
了解到这一需求,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福建有限公司从深圳一家知名互联网企业物色到一名合适的人力资源经理,经过多次沟通,向人才介绍“新东家”给出的薪酬待遇、职业发展平台、企业文化,甚至老板个人风格等,最终成功将人才“挖”来,很快帮厦门企业建立起贴合总部需求、面向全国的营销管理体系。
故事2
为员工搭建
“助学赋能”成长平台
24岁的王昊被厦门易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同事称为“后起之秀”:不到一年,他从实习生成长为公司的数据小组负责人,带领数据小组肩负起推动企业转型的技术重任。王昊能快速成长进步,除了自身的努力,少不了在易名科技“易成长”助学项目中得到的培养和锻炼。
易名科技CEO金小刚介绍,易名科技开展了“易成长”“易学堂”“易赋能”助学项目,尊重员工价值,重视员工成长,让实习生学习公司核心文化、企业价值观以及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为员工搭建“助学赋能”多维度成长平台。
在“易成长”助学项目中,4名内部导师和14位在校实习生组建“小嫩芽训练营”,导师总结自身职场经验与“小嫩芽”分享,并通过团队协作、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完成各项通关任务,激发实习生潜能。在“易学堂”项目中,将学习培训与激励相结合,培养内部导师,分享包括产品运营、关系维护等与工作直接相关的技能,促进在职员工迅速成长。在“易赋能”项目中,通过对公司管理层进行定期技术交流、经验总结分享,推动管理层知识积累更新,拓展专业知识,提升团队管理能力。
“优秀的技术人才从来就是互联网企业的宝贵财富。”金小刚说,“我们通过搭建多维度学习成长平台,助学赋能促进技术人才成长进步,让人才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也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在这方面思明区也提供了各种平台,我本人就通过区拔尖人才的评选,也被思明区推荐为市拔尖人才。可以说,思明区对于企业人才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